無明和隨眠煩惱 - 佛法線上討論(36)

無明和隨眠煩惱

2021-0106


問: 請問現前無明和根本無明 (隨眠煩惱) 的不同?

AS: 無明就在現在,當法的真相被掩蓋時,無明就在那裡。只有智慧才能夠逐漸知道在那裡的是什麼,否則無明一直都在。無明不只是一個名詞,它是法,它的特徵是不知道事物的真相。

S: 智慧是無明的相反,當智慧生起的那一刻,智慧瞭解被經驗到的是法,沒有人沒有東西。當無明生起時,不管我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碰觸到什麼,我們都還是在無明的概念世界裡,什麼都不知道。智慧的累積過程是很緩慢的,就像是每天握刀柄,久了之後刀柄就會不知不覺慢慢地磨損,並不是誰可以控制要有少一點的不善或少一點的無明。

想蘊每一刻都在標記記憶所經驗的,當我們在聆聽佛法討論佛法時,想蘊會去記憶智慧瞭解的對象,所以不是“我”要去記住佛陀說的話,而是當記憶心所有智慧伴隨時,它自然會去記住什麼是真相。不管是在任何情況下,也許很忙碌的時候或是生病的時候都有可能會有智慧生起,那一刻是有善的記憶伴隨。

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培養智慧。當累積的智慧愈多,信心就愈堅定,愈不會對什麼是正道有所懷疑,更不用特地去廟裡拜拜或是遵循很多的儀軌去誦經念佛但卻沒有瞭解到生命其實就在現在這一刻。

問: 請問為什麼我們是因緣條件的受害者?

AS: 有“我”嗎?

問: 沒有。

AS: 在我們想著“我”是受害者的時候,並沒有瞭解到真相是什麼,無明就在那裡。有人被生出來嗎?在這一世生命的第一刻有“你”嗎?在出生的第一刻,無明就在那裡,它是一直潛伏在那裡的隨眠煩惱。因為這些累積的隨眠煩惱,所以不善隨時就有機會生起。

諸法無我並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它應該要被真的瞭解。每個字都必須仔細思考它的真正含義。

J: 佛陀解釋了法跟法之間彼此支助的關係。在究竟實相裡沒有我沒有人沒有任何東西,就只是生滅的法。所以既然沒有人,就沒有所謂的受害者。

佛陀所描述的世界是瞬間生滅的法,瞭解這些法彼此之間支助的關係能夠最終導向開悟。但智慧也是因緣和合生滅的法,智慧生起不是透過意志力的控制,而是透過經常地聆聽佛法思惟佛法才會有條件去直接經驗到這些生滅的法。透過這樣子的瞭解會慢慢修正我們對原來傳統世界的想法。

S: 隨著智慧的累積會知道,其實我們一直在無明裡。如果沒有智慧的累積,我們不會知道我們累劫累世所累積的無明有多深。認為“我”是因緣和合的受害者,這麼想其實就有一個“我”在受害了。事實上在眼識看到的這一刻,眼識是過去業力的結果,是由於很多的條件,眼識才能生起去看。在看的那一刻並沒有“我”在看或是“我”在受害。

經驗到疼痛時是“我”在感到疼痛嗎?還是就只是身識經驗到的土元素,火元素或風元素,就只是過去業力帶來的結果然後馬上就滅去,沒有一個“我”在受害。在身體疼痛時,是“我”去想著這個疼痛嗎?還是是一種類型的名法在想呢?如果沒有在想著那些痛苦的感受時,那些痛苦的感受在哪裡呢?受害者在哪裡呢?所以我們學習法彼此之間的支助關係,才能夠一點一滴逐漸消除有個“我”的邪見。不管生活中發生什麼,就不會有“我”是受害者的想法。真相就只有因緣和合生滅的法。

J: 在我們聆聽佛法之前,我們可能都會覺得是有個“我”。當我們聽到事實上就只是這些因緣和合生滅的法,並不是我可以去主宰,一開始聽到這樣是很衝擊的,很難接受。但當我們慢慢在生活中去驗證時慢慢就會發現這是可能的。只有透過瞭解法之間生起滅去的關係才有可能真的知道真的是沒有我在控制。

問: 請問無明和隨眠煩惱的差異是什麼?

S: 隨眠煩惱是還沒有生起的不善,它們一直潛伏著。當無明是隨眠煩惱的時候,它潛伏在那裡,每一刻的心都有,一刻接著一刻,但還沒有生起。只有阿羅漢可以完全根除隨眠煩惱。

生命中的每一刻,既使是善的那一刻隨眠煩惱還是在那裡潛伏著,只是還沒有浮現出來。因為隨眠煩惱還沒有被完全根除,所以才會有再出生。但既使是投生在善界,無明的隨眠煩惱還是會一直傳遞下去,隨時都可能成為不善心生起的條件。

當無明和不善心一起生起時,比如生氣的那一刻,貪愛的那一刻或不瞭解的那一刻都是因為隨眠煩惱潛伏在那裡。會突然生氣也是因為隨眠煩惱,我們也許會看到什麼馬上覺得很喜歡,貪愛突然的生起也是因為有累積的隨眠貪愛一直潛伏著,隨時有適當條件就會生起。就像是河川裡的微生物一直在那裡,但沒有被看見沒有被知道,但之後慢慢會導致也許河川汙染或不能飲用的問題等等。

問: 請問那隨眠煩惱也能夠成為善心生起的條件嗎?還是只會是不善心?

S: 隨眠煩惱 (anusayas) 特別指的是潛伏的不善。隨眠傾向 (asaya-anusaya) 指的是所有潛伏的善與不善。隨眠煩惱可以分為七類 : 邪見,疑法 (初果聖人可以完全根除) ,瞋恨,感官的貪欲 (第三果位聖人可以完全根除) ,繼續存在的貪愛,我慢和無明 (只有阿羅漢果可以完全根除) 。

這七類的隨眠煩惱是非常細微的,一直潛伏在深處,它們隨時都會成為不善法生起的條件。佛陀解釋隨眠煩惱是為了要告訴我們它們是危險的。現在我們雖然沒有憤怒,但瞋恨隨眠煩惱一直都在,只要有適當條件它們就會生起,除非它們被完全根除。所有潛伏的,不管是善的還是不善的累積都會一刻一刻傳遞下去。

AS: 眼識現在有出現嗎?

問: 有。

AS: 你為什麼能夠知道有眼識?

問: 因為看見了。

AS: 在看的那一刻眼識有無明的隨眠煩惱嗎?

問1: 沒有。

問2: 有,剛老師有說隨眠煩惱一直在只是沒有生起。

問3: 我的眼識看到的是美好的,你的眼識看到覺得很煩,那就是有隨眠煩惱。

V: 既使是善心的那一刻也有隨眠煩惱。所以每一個心都會有隨眠煩惱,然後會一直傳遞下去。既使在死的時候是由於善業出生為人,善和不善的累積都還是會傳遞下去。

AS: 在看的那一刻有不善法的生起嗎?

問: 沒有。

AS: 那有隨眠煩惱嗎?

問: 有。

AS: 眼識那一刻有隨眠煩惱在裡面嗎?

問: 有。

AS: 是的。隨眠煩惱一直潛伏在那裡,依智慧程度不同達到不同的開悟階段時才能夠依序根除不同的隨眠煩惱。善的和不善的累積都會一直傳遞下去。我們學習瞭解不管在那裡的是什麼,它們都是無我的。

問: 請問果報心受了就不會繼續傳遞下去了。但為什麼隨眠煩惱每一刻都還是會有,會傳遞下去呢?

V: 累積的傾向是潛伏沒有生起的。當我們深深熟睡時,六個根門沒有經驗任何對象,那時候心路過程的心沒有生起,只是有分心,但善和不善的隨眠傾向一直在。果報心是善或不善的業的結果,所以它不會累積,但善和不善的隨眠傾向還是會繼續傳遞下去。


Topic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