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法的本质都是无我 - 佛法线上讨论 (33)

切法的本质都是无我

2020-1209


问: 上次的讨论中讨论到如果真的了解四无量心 (慈悲喜舍) 中的中舍性心所,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所发生的。那么如果接受了是不是就不会悲伤?

AS: 这都是有关于“我”但并不是中舍性心所。所以我们必须仔细研读佛陀教导的每个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S: 重点不是我要接受一切发生的或是当有情绪波动时,试着要有中舍性心所去平等看待所发生的。这些都是有个我可以去作什么的想法,这里面隐藏的是很细微的“有我”邪见。

正道就只是了解现在这一刻法各别的特征,而不是为了想要有更多的善,更少的不善。所以如果觉得我们应该要有更多的善,其实是在累积更深的执取, 执取于我要有更多的善,这反而和正道是相反的。

AS: 中舍性心所有很多不同的意思,可以是中性的感受,可以是内观智慧阶段的行舍智也可以是四无量心中的梵住舍等等。

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

问: 要去无明。

AS: 无明不好吗?

问: 无明会造成生活上的困扰,我想要有生活的平静。

S: 每个人都想要有平静,不想被干扰。在没有学习佛法之前我们都会希望自己应该要有更多的慈爱,更多的平静,但这都是关于我的故事以及我可以去作什么才能得到愉悦的感受,才能有平静或是如何作才能减少情绪上的起伏和不愉悦的感受,但这些都不是佛陀的教导。

平静会生起是因为适当的条件成熟。同样的,瞋恨生起也是因为适当的条件成熟,而不是因为我想让它生起或是我不想让它生起。佛陀的教导是要了解现在有什么是真的,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它们是因缘和合生起,不是任何人能够支配控制的。当智慧慢慢发展出来时,就会对想要有更多的平静或是想要减少瞋恨不是那么关心,因为智慧最终自然会导向舍离。

这个过程需要经常地去闻慧思慧还有耐心,因为执取于“我”是非常强烈的,“我”会一直跑进来想要得到什么结果或利益,阻碍智慧的发展。

AS: 佛陀并没有要说服我们去相信他的教导,而是鼓励我们透过聆听佛法后自己去思惟验证什么是真的,什么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否则其实就很容易陷入错误的练习,不知不觉地更加深那个“我”的执著。

现在有什么法在那里呢?

问: 有在想。

AS: 是什么在想?

问: 是心在想。

AS: 什么是心?

问: 心摸不到,碰不到。但我不太了解什么是心。

AS: 如果不了解什么是心,又怎么能够了解佛陀的教导是只有法,没有我的真正意义呢?佛陀的教导是很精深的,心是去经验的名法,比如眼识,耳识,鼻识…而被经验到的是颜色,声音,气味等等。我们经常关注的都是那些被经验的,但如果我们从来不去仔细思惟法,就没办法有更高程度的智慧生起的条件。

现在我们所了解的真相还是很模糊的,要一直到它们真的成为被经验的对象时才会是清晰的。唯有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去聆听佛法思惟佛陀的话,但没有任何期望,这才会是智慧最终导向舍离的唯一的方式。如果一开始没有正确的建立正见,无明和贪爱会很容易让我们偏离正道。

问: 老师说当有慈爱生起时却没有辨别出来也是没有用的,请问是什么意思?那个时刻慈爱的确是生起了不是吗?

AS: 慈爱是你吗?

V: 因为你把慈爱当作是我的了。

问: 喔,了解了。

AS: 多闻慧思慧就能够累积更多的条件在之后能够真的了解到法都是无我的真相,这是唯一的过程。

S: 不管有多少的慈爱,如果不能够了解到慈爱也是一种法,慈爱也是无我的,这就不会是最终导向舍离以及轮回停止的正道。所以如果只是在那么一刻能够了解到眼识或瞋恨只是一种法,它们都是无我的,这比有再多的慈爱却把慈爱当作是我的更有价值。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正道只有一条,那就是正念和智慧生起的那一刻觉知了解到出现的法都不是我,不是我的。

J: 有些人在阅读经典时会很容易有错误的解读。在佛陀讲述四无量心的时候其实是在描述实相的特征。在佛陀证悟传法之前,已经有人可以培养出很高程度的四无量心了,因此佛陀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跟他们讲述真相是慈悲喜舍都是因缘和合的法,让他们能够真的了解到这些法都是无我的真实本质。

佛陀所讲述的任何法比如瞋恨,寻心所,慈爱,色法等等不同种类的法,都是能够被了解它们都是因缘和合生灭的法,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一样的。

问: 法是因缘和合生灭的,为什么佛陀不保留传递法善的品质呢?这有坏处吗?

AS: 因为佛陀证悟到的真相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这里苦指的是行苦,所有的行法生起就灭去,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所以是苦。不管是多高层次的善的品质或是再出生在天人界,最终都还是法的生起灭去,没什么值得执取的。

如果不能了解到佛陀所说的这三句话的真正意义,那我们就可能会认为去作什么是好的,因为会带来好的结果,所以为了这个目的就去作。但这些可以是恒常不变的吗?还是事实上它们生起就灭去,不会再回来呢?因此佛陀告诉我们去执取于这些生起就灭去的,然后不断地在生死轮回中流转是危险的,没有任何意义的。

S: 当我们说五蕴的蕴时,蕴指的是生起就灭去的法。不管是哪一蕴甚至是佛陀的智慧或色身都可以是被执取的对象。但既使是佛陀的五蕴也是生起就灭去,它们的特征也是苦,所以是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满足的,只有出世间的涅槃不会成为被执取的对象。如果五蕴的特征没有真的被了解,就很容易成为被执取的对象。

有四种不同的执取 (upadana) :第一是对感官对象的执取 ; 第二是对错误见解的执取,比如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业力会带来业报; 第三是对错误练习的执取,比如认为我可以去作什么练习就可以得到什么结果 ; 第四是对有个我,有个东西存在的执取,这也是最深的邪见。所以如果没有建立正见,这些执取就会一直继续下去。对智者而言,他们可以看到法无常无我苦的特质,可以了解到只有不生不灭的涅槃才不会有苦。

V: 佛陀解释十二因缘时清楚提到,因为无明缘行,行缘识….所以当无明被根除了之后,轮回就会停止,这是一个自然的法则。并不只是阿罗汉才体证四圣谛经验涅槃,第一果的圣人就已经体证四圣谛,智慧已经了解了所有的法都是生起就灭去的,没什么好执取的,所以会自然转向不生不灭的涅槃。

问: 请问经验涅槃指的是什么?

V: 经验涅槃指的是第三圣谛。就是当内观智慧已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那时候才能经验涅槃。

问: 苦的止息是没有再出生,但一开始法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V: 我们一直在想着法是从哪里开始时就已经错过了解现在这一刻的法。经典中佛陀说过有四种不可思议之事是不应该去思惟的:佛陀的智慧,禅定的境界,业力的果报以及世界的澔瀚。这些是不应该被思惟的,思惟任何其中一种都会带来烦恼。


Topic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