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身是纯净的 - 佛法线上讨论 (19)

心本身是纯净的

2020-0827


S: 上星期我们讨论到心本身是纯净的 (pandara) ,心不善是因为不善的心所污染纯净的心。比如印度恒河的水源其实是干净的,沿线流下来的水慢慢地被污染,但既使被污染,水就是水,垃圾就是垃圾。巴利文pabhassara是指非常明净光亮的,指的是善心和有分心。

AS: 无论是pandara还是pabhassara这些名称只是让我们更了解心和心所的区别,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知道的是法的不同特质是什么。心本身不是善的也不是不善的,它是纯净的,它就只是去经验对象的实相。当有瞋恨,贪爱,慈爱伴随心一起生起时,心本身还是纯净的。现在就有很多实相生起灭去,但它们并不被知道。只有四念住生起时才能够觉知到法,一次觉知一个法。

Pabhassara是非常明净光亮的意思,指的是有分心和善心。有分心的对象不是这个世界六个根门的对象,所以在那一刻并没有被这个世界的任何对象干扰,因此那一刻的有分心是纯净的也是光亮的。

问: 请问心一次只能识知一个所缘的意思是什么?

AS: 什么是所缘呢?

问: 所缘是心经验的对象。

AS: 那什么可以是心的对象所缘呢?

问: 名法和色法。

AS: 拿耳门过程来说,你现在听到的是声音还是声音的意思?

问: 声音和声音的意思都有。

AS: 事实上声音是一种实相,在听的那一刻只是声尘而已,还没有任何意思。耳识经验到声尘后,会有其它类型的心去知道那个声音的意思是什么。所以不会是只有耳门一个根门过程而已,知道声音的意思已经是意门了。现在似乎听到声音和知道声音的意思是同时发生的,但事实上已经是不同的根门,已经有无数心的生灭了。所以没有人,没有我,只有不同的实相经由感官门和意门被经验到而已,它们生起很快就灭去。如果没有佛陀的教导,没有人知道这些在感官门,意门以及有分心生灭之快。我们现在研习佛法,知道心,心所,色法,拷贝的影子 (nimitta) 还有因为这些实相的nimitta出现的各种概念,因为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却不被知道。无明一直在累积,因此需要耐心波罗蜜,真相波罗来帮助了解实相。

佛陀的教导很深奥精细,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了解。但必须是从理智上的了解开始,否则我们不可能能够知道现在这些根门的活动。所以我们一次讨论一个法。

在看的那一刻有什么东西在那里吗?

问: 没有,只有色尘。

AS: 是的,看的那一刻只有色尘被看到。没有树没有窗户没有桌子,什么都没有,就只是色尘撞击到眼根,眼识生起去看到。被看到的不能被当作是什么,这是真实波罗蜜。这一刻对实相的了解就是智慧的累积,慢慢地更坚定真相是什么都没有,就只有因缘和合的法一直在生灭。色尘就只是色尘,它就只是被眼识经验到的色法。

在眼门过程中,眼识之前是什么心?

问: 是五门转向心。

AS: 所以在眼识去看之前,并没有什么出现对吗?

问: 对。 (注:眼识之前的五门转向心的对象是色尘)

AS: 生命的第一个心是结生心,之后是有分心。有分心也是因缘和合的吗?

问: 是。

AS: 是什么因缘条件让有分心生起?

问: 前世的业力。

AS: 很好。所以有分心,眼识,耳识,鼻识它们都是果报心,是业带来的结果,我们学习细节的目的是更加了解每一刻都是没有我没有人。

在意门过程中可以想吗?

问: 可以。

AS: 没错,拿眼门过程来说,眼门过程不同的心去经验同一个色尘,它们不能去想,它们只是去经验。在眼门过程中看到的是色尘,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想吗?

问: 不行,在感官门过程中不能去想。

AS: 所以在眼门过程中,色尘还没有灭去之前,这十几个心都在经验这个色尘,一旦色尘灭去,眼门过程也就结束了。但只有一个眼门过程有可能会有树,车子吗?

问: 不会。

AS: 所以在眼门过程之后是什么过程?

问: 意门心路过程。

AS: 那么意门过程的对象是什么?

问: 是前面经验色尘的影像。

AS: 是的,眼门过程灭去之后留下像拷贝的影子 (nimitta) ,这些拷贝的影子被想蕴记住标记,成为意门去想像的所缘,所有不同的感官门和意门经验对象结合在一起,就有了一个人,一个东西。所以这就是从什么都没有到有,然后又什么都没有。这些色法在根门活动生灭如此之快,只有影子被经验到,被知道。所以当我们说看到的时候,事实上只是看到一个残留的影像。真相是被掩盖的,我们一天之中是活在影子的世界里,如果不去思考现在有什么在那里,这些真相怎么可能能被知道呢?

佛法是非常精细深奥的,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够真正了解现在出现的。智慧的累积必须是从理智上的了解开始,然后才会是内观智的遍知,智慧慢慢趋向完善,达到不同阶段的内观智慧。我们在无尽的轮回中就像是在黑暗中迷失,智慧就是一盏明灯,随着更高阶段的智慧,法的真实本质会出现的更清楚。

问: 请问为什么第二圣谛是贪爱?

AS: 为什么贪爱是排在第二圣谛,而不是第一,第三或第四呢?

问: 因为贪是要舍弃的东西。

AS: 那为什么它不是第一圣谛呢?

问: 因为我们要先知道第一圣谛: 苦,才能舍弃。如果我们还没有认识,要怎么舍弃?

AS: 很多人都觉得第一圣谛应该是贪爱,因为人们都不想要贪爱,不想要不善,但其实这并没有对法有任何了解。佛陀的教导是了解真相,如果没有对这一刻的实相有所了解,又怎么可能能够了解只有快速生灭的法是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不能成为依靠的,所以是苦。我们执取贪爱于感官门所有出现的对象,但并不了解那其实是在执取于一个”我”,无明把所有出现的都当作是我的了。只有达到须陀洹果位的圣人才能彻底根除邪见,清楚了解所有的法都是无我的。

V: 如果没有真的了解苦苦,坏苦,行苦,就不可能能够把细微的贪爱看得很清楚,那么就会一直抓取著。

法是实相,是真的,它们生起就灭去,它们里面找不到一个我或灵魂。一切都是心,心所和色法,其它的都是因为这些法而想像出来的。

现在我们只能在理智上了解,坚定地累积信心。因此阿姜会一直强调要有耐心波罗蜜。


Topic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