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就只是現在這一刻 - 佛法線上討論(61)

最重要的就只是現在這一刻

2021-0707


AS: 沒有人可以數出來現在在看的這一刻有多少眼識在生滅,我們應該要瞭解的是現在有什麼在那裡。眼識就在現在這一刻,但我們真的知道嗎?那個去經驗的和被經驗的有被知道嗎?每一刻就這樣過去了,什麼都不知道。無明現在就有,它掩蓋了法的真相。

S: 現在就有無計數的法正在生滅,當智慧生起的那一刻是不用去數的。當眼識成為覺知和智慧的對象所緣時,那一刻有多少數量的法出現並不重要,而是這個法的特徵被瞭解了。隨著智慧的累積,對法的信心也同時會增加,這才會是正確的道路。

J: 智慧自然會去瞭解那個出現的對象,我們不用刻意去選擇任何對象來瞭解。當有適當的條件時智慧自然會生起執行它自己的功能。期望要有更多的覺知和智慧其實是智慧生起的阻礙。只要我們還對佛法有興趣,不斷聆聽以及思惟佛法,那就是智慧可以生起的因緣條件。

問: 請問為什麼謙虛不包括在十個波羅蜜之一呢?

AS: 如果沒有智慧的話是不可能能夠培養出任何波羅蜜的。如果沒有智慧,就不可能能夠消除驕傲和自大。比如在慈愛的那一刻,不可能有驕傲我慢的不善法生起,所以慈愛的那一刻一定會有謙虛。當想要分享佛法,使他人也可以得到佛法的利益時,那一刻也一定會有謙虛。十個波羅蜜都會有智慧伴隨,取決於是哪一種善法為領導者而成為不同的波羅蜜。

問: 今年4月份左右我在聆聽一個視頻時,瞬間覺知到一個出現很清楚的色法的特徵。那一刻的世界是在身根,覺知到一個很清楚的色法是風元素,它是一個很快速的移動而且還帶有細微的振動。

AS: 有沒有智慧生起瞭解那一刻法的本質呢?

問: 有的。

AS: 那麼智慧可以對那一刻有所捨離,因為那就只是一瞬間片刻的經驗而已。否則那一刻的經驗就會成為是貪愛執取的對象,緊抓著不放手。貪愛,無明就在那裡。有時候會再想起那一刻的經驗,也許會有些不確定和懷疑,但現在這一刻的法就可以被瞭解。在不確定或是懷疑的時候,疑法也可以成為是智慧瞭解的對象。在正念和正見生起的那一刻對法是有信心,不會有任何懷疑的。重點是現在在那裡的有沒有智慧去瞭解呢? 智慧生起的那一刻是最珍貴的,這和我們現在只是在想著什麼經驗是不同的。

一天中貪愛一直在那裡但卻不被知道,所以佛陀說貪愛是所有苦的根源,它是第二聖諦。捨離是非常細膩精深的,只有隨著智慧一點一滴的累積才能夠逐漸地捨離放手。

S: 前幾天的佛法討論中也有一位朋友分享了他說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經經驗過內觀智慧的階段,他從未和任何人分享過,但他後來一直在想著那個經驗。另外我記得在泰國也有個朋友分享說他在年輕時曾經達到禪定的階段。但無論如何,這都已經過去了,真正重要的是現在這一刻。

有一些特殊的經驗會讓我們一直去回想,去沈浸在裡面。貪愛在那一刻去執取著。如果一直去執取過去的某些特殊經驗或是也許期望未來會再次有某些特殊經驗的發生是危險的。所以佛陀提醒我們,過去的就過去了,未來的也不去期望什麼。最重要的就只是現在這一刻。

謙虛就是捨離波羅蜜。在如理作意的那一刻就會有捨離,自然會放掉我慢驕傲,因為那一刻是有智慧伴隨的善心。當然也同時會有平等心波羅蜜,在那一刻不管發生的是什麼,它知道是有條件發生的,不會是別的,因為智慧可以瞭解而接受。在吉祥經的註釋書裡有提到謙虛可以對峙我慢,所以在瞭解或是慈愛生起的那一刻自然就會有捨離,那一刻的心是謙虛的,沒有驕傲的。

謙虛的那一刻就像是一塊擦腳布,也像是沒有牛角的牛或是沒有毒牙的蛇。那一刻是謙遜溫和,容易交談的。反之當我慢驕傲的那一刻是很難交談的,不想聽到真實的話。這當然也需要誠實波羅蜜來瞭解這一刻的真相。所以其實當波羅蜜被發展出來時,謙虛自然會隨著波羅蜜的培養中累積建立。

問: 非常感謝老師的提醒。在那時候有瞭解到智慧也不屬於誰,那個經驗也已經過去了,但對法有更深一層的信心。

S: 是的。曾經累積過的智慧會累積,也許會是下一刻智慧生起瞭解法的因緣條件。重點是瞭解智慧不是我的也不是任何人的。智慧的累積會慢慢瞭解既使是善法也只是一刻生起就滅去的法,沒什麼好執取的。

問: 請問上星期有談到在唯作心那一刻思心所也是俱生業緣,但業不是會累積嗎?唯作心那一刻怎麼會累積業?

S: 每一刻的心都會有思心所伴隨,思心所是業,它是俱生業緣統合一起生起的心和心所。所以不管是善心,不善心,果報心或唯作心的那一刻,思心所都會一起生起,它是其它名法生起的俱生業緣。

問: 思心所的定義是意圖,業。業不是會累積嗎?但和唯作心一起生起的思心所也會累積嗎?還是說那一刻的思心所沒有意圖?

S: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的是任何的思心所都是業。

問: 所以思心所的定義是業,而不是意圖?

S: 思心所會伴隨每一刻的心一起生起,所以每一刻都是俱生業緣。既使是阿羅漢也還是會有俱生業緣,因為思心所每一刻都有,這時候的俱生業緣不會在未來帶來果報。第二種業緣是異剎那業緣,如果善或不善的累積很強烈時,思心所會使在未來時機成熟時帶來果報。

比如慈愛友善的那一刻,慈愛是善,善是會累積的。當思心所和慈愛友善一起生起時,這時候的思心所是俱生業緣。如果慈愛友善的強度夠強時,有言語或行為上的表現,那這時候就不僅僅只是俱生業緣,那一刻的思心所會使在未來時機成熟時帶來善的果報。

一整天中思心所就在那裡,當有意圖要去作什麼時,比如走路,伸展等等,每一刻的心都會有思心所。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完美的詞來定義法,重點是瞭解它的特徵和功能。

AS: 心依本質不同可以分為善心,不善心,果報心和唯作心。思心所是一個心所,思心所不僅僅只是善心或不善心那一刻會生起,它會和每一刻的心一起生起。在走路或伸展的時候,思心所就在那裡,我們通常不會注意到,因為它並不像善心或不善心那時候的思心所那麼明顯。

現在眼識這一刻的思心所是俱生業思心所。在善心或不善心那時候的思心所會累積,是未來善或不善再次生起的條件,當再累積到更強烈時就會是異剎那業緣,也就是善或不善的言語行為會在未來時機成熟時帶來果報。

在喝咖啡時有思心所嗎?是什麼樣的思心所呢?

問: 有,是不善的。

AS: 在喝咖啡時有危險嗎?

問: 有,因為有貪愛和無明。

AS: 所以一整天中有多少的無明和貪愛在那裡。每一刻都會有思心所一起,但還不會強烈到會帶來果報,但是會慢慢累積成習性,也許再更強烈時就會是之後的善行或不善行再次生起的條件。因此,我們除了看到這些不善的危險,還看到了無明的危險。


Topic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