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为什么不包括在八不离色里 - 佛法线上讨论 (43)

声音为什么不包括在八不离色里

2021-0217


问: 请问声音为什么不包括在八不离色里?

AS: 去听的是什么?

问: 耳识。

AS: 如果我们不称它为耳识,还是一样会有一个去听,去经验声音的实相。在听到的那一刻,去听的和被听到的是不同的实相。在听的那一刻有出现颜色吗?

问: 没有。

AS: 只有在听的那一刻才有机会了解听的真相是什么,事实上能够听到一定是因为有俱足的因缘条件才能够听到。

问: 听到是因为因缘条件才会生起,那它生起的因缘条件是什么呢?

AS: 如果没有耳净色和声音,耳识能够生起去经验吗?

问: 不能。

AS: 那是谁让声音和耳净色相遇呢?

问: 没有谁。

AS: 这是开始去了解没有任何人能够让法生起,法生起都是需要它们不同的条件。

问: 刚提到耳净色和声音,那么请问在无色界没有这些色法,那是不是就不会有耳识生起的因缘条件?

AS: 无色界没有色法的存在,不会有感官的心去经验这些色法,但还是有其它的名法。既然没有色法,被名法经验的是什么呢?

问: 影尘 (nimitta) 。

AS: 什么的影尘?

问: 过去记忆的影尘。

AS: 是什么被记住了?

问: 是以前经验过的色法。

AS: 要能够再出生在无色界是禅定的结果。无色界禅定心培养的对象不是色法,所以当果报是再出生在无色界的时候,它去经验的对象并不是色法。

问: 所以投生在无色界之前最后禅定心的所缘是名法吗?

AS: 只会是名法的影子 (nimitta) 。现在这一刻经验的是色法还是名法呢?

问: 都有。

AS: 现在这一刻去经验名法的影子和在别的界去经验名法的影子都是一样的。比如感受是名法,它可以成为被心经验的对象,在哪个界都一样。当智慧还不够的时候,我们当然还是会在不善中去执取,执取于有个我有个东西的存在,会把感受当作是我的感受。

心一次只会经验一个对象,因为有一个心所叫作一境性心所,它的功能是专注在一个对象上,所以出现的世界一次只会有一个。

问: 如果一次只有一个对象被经验,那怎么知道心生起的那一刻至少会有七个遍一切心心所一起生起呢?

AS: 当心生起时一定至少有七个心所一起生起,如果没有佛陀告诉我们,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的。心的功能就是去知道那个被经验的对象,心不能单独生起,一定会有心所一起生起一起灭去,它们彼此是俱生缘。错误的邪见一世接着一世,很难现在马上就被根除。不管用哪个语言,真相就是真相,真相不能被改变。

S: 八不离色最小单位的色聚一定会有四大,四大彼此之间互相支助生起,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俱生缘。四大就是软硬 (地大) ,凝聚 (水大),冷热 (火大) 以及弹性压力 (风大) ,它们互相支助对方才能够一起生起。四大会支助四境色 (颜色,味道,气味,食素) 生起。身体外部的色法生起的因缘条件是温度,内部的色法生起的因缘条件则是业,心,温度和食素。

有关于你的问题,八不离色为什么不包括声音,这是因为身体外部的色法生起的因缘条件一定是因为温度。我们说话的声音的因缘条件是心,不会是温度或食素。我们家有木头制的桌子,所谓的桌子就有它生灭的色法,这里的色法就有八不离色,也就是说除了四大以外还会有食素,比如蚂蚁可以去吃这些木头,也会有气味,但这个桌子本身不会有声音。

刚刚另外一个问题,心一次只经验一个对象,那如何知道心生起的那一刻有七个遍一切心心所呢?当心在经验一个对象时,如果没有触心所,心怎么可能能够在那一刻经验一个对象呢?同样的也一定要有一境性心所,至少要有这七个遍一切心心所,否则心在那一刻是没办法经验一个对象的。眼识的那一刻只需要有七个遍一切心心所就能去经验色尘,但是当善心生起时,需要至少十九个美的心所才能够让善心生起,这十九个心所各自执行它们的功能,善心才能够俱足条件生起。

有些人可能会误认为要先有触心所才会有感受,记忆,但其实每一刻都有这些法同时在发生。有些人也有可能会误认为执行专注功能的一境性心所只会在某些状况,比如专心的时候才能生起,但其实一境性心所每一刻都有,如果没有它,心也没办法去经验。每个法生起一定有它们的因缘条件,没有任何人能够支配控制。

J: 声音不在八不离色的色聚里的原因是,我在经典里读过要能够发出声音必须要有两种不同的硬 (土元素) ,不管是风的声音或是我们说话的声音,会有声音必须要有两种的土元素撞击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声音不会单独在一个色聚里,它必须是不同土元素撞击才会有这个色法的产生。

S: 既使是现今的科学都没办法解释真相,只有佛陀的解释可以让真相变得很清楚。很多时候当我们对佛法有所困惑或怀疑时,那是因为我们的智慧还不足以了解佛陀的解释。

问: 请问每一刻都有一境性心所,有分心那一刻也是吗?

S: 是的。每一刻的心都会有这七个遍一切心心所。人类的有分心是善业带来的果报心,所以除了这七个遍一切心心所之外,它还有其它很多美的心所伴随一起。

问: 阿毗达摩很细腻地分析法,但如果从没学习过阿毗达摩的人对于比如饥饿和渴这种生理现象就很难体会是法生起就消失。我们没办法控制法出现,但我们也许可以采取行动让它消失,我们也许是有部分掌控的能力。

S: 佛陀的教导是和现在这一刻的法有关,现在有谁可以去作什么不要去听到吗?如果现在有不愉快的感受,谁能够把那个已经生起的不愉快感受改变成愉快的感受呢?比如现在我有点饿,但是瞬间饿的那一刻我也不能作什么,就只能想着饥饿的感觉而已。要知道生命是一刻接着一刻的经验,在每一刻里都找不到我。我们学习佛法慢慢知道就只有那个去经验的和被经验的法,那个有个我的整体概念才能够被逐渐打破。否则总是有个我可以去作什么,这样子的想法最终一定会带来失望。

J: 我们不能知道下一刻是什么心会生起,我们以为我们可以继续看继续听,但事实上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是一直都是这样子的。我们不会知道接下来听到的声音是愉悦或不愉悦的声音。如同佛陀所解释每一刻什么法会生起都是根据不同的因缘条件。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中,我们会以为我们是可以去作什么的,比如口渴时就去喝水,但那其实是表面的情境故事,表面现象和究竟真相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从没听过阿毗达摩的人来说,还是得回到现在这一刻,现在这一刻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是很明显的。

问: 假如真的能够控制的话,口渴的时候喝水暂时止渴,应该要永远都不会渴,但其实还是会再口渴。由此可见,真的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S: 伸手去拿水喝时是有名法和色法以及各种的因缘条件同时支助,才能够完成喝水的动作。表面现象是在喝水,但其实是不同的法的生灭。如果没有记忆心所执行它的功能,记得那是水,会去喝吗?所以这是一个想像出来的表面现象,看似是有个我可以去喝水,但如果没有法的生灭,怎么会有这些表面现象呢?

J: 佛陀教导的诸法无我并不能用一个表面情境去思考,必须仔细思考的是每一刻这些法它们的真实特征。

AS: 如果只是想着佛陀的话的表面文字意义,但没有真正去思慧是不够的。透过了解现在出现的法才能够真的了解真相是什么,才能够慢慢放手我是存在的概念。

V: 有些学习佛法很久的人会认为实证很重要,但是所谓的实证如果只是透过控制注意力要去经验哪个特定的对象,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去控制注意力来达到所期望的结果,是在强化一个我能够去作什么的概念,会误以为自己能控制所有的一切。这是离正确的道路愈来愈远。每一刻都有法,并不需要特定去作什么刻意的练习。


Topic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