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生命 现在 (11)

何必行善?

朋友們:

在中文討論中提出了如下的問題:

問: 如果沒有我,何必在意kusala和akusala(善和不善)?

AS: 一切都是法。不可能有“我”。硬不是任何人,它不能被改變。善法是真的嗎?不善法是真的嗎?

問: 是的,真實的。

AS: 那麼它現在在哪裡?那一刻是真的嗎?現在什麼是真實的?現在有你在嗎?

提問者重複關於善與惡的問題,並沒有回答。

AS: 有對善法的思考,但現在是否有善法被人知道?

問: 善是慈愛。

AS: 什麼是善?什麼是法?

HY: 可以直接體驗到的。

AS: 為什麼它是真實的?仔細考慮每個字。

DZ: 就是六個根門的對象。

AS: 那太遠了。現在什麼是真實的?

HY: 可以知道的實相在生滅。

AS: 這是法生滅的故事。

HY: 聲音。

我們對聲音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不同的軟硬程度決定了不同的聲音。沒有土元素,它們就無法生起。也需要有撞擊,就像當你把東西放在桌子上時,撞擊的程度會是影響聲音的條件。

世界可以分解成微小的元素,一次只能知道一個。一次只有一個法出現,每一個法都生起又滅去。就像魔法世界一樣,我們生活在影子的世界,生活在海市蜃樓的世界。

比丘們!猶如在夏季最後一個月的中午時刻,陽燄閃動,有眼的男子如果檢視、靜觀、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只是空無的、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陽燄中,有什麼實心呢?同樣的,比丘們!凡任何想,不論過去、未來、現在……(中略)或遠、或近,比丘檢視、靜觀、如理審察;當檢視、靜觀、如理審察時,對他來說,它看起來只是空無的、空虛的、無實心的。比丘們!在想中,有什麼實心呢?

相應部22相應95經 像泡沫團那樣經

(Sarah分享)

一次又一次地聆聽

朋友們:

有一次關於一再聆聽當下法(實相)的重要性的討論,以瞭解法不是我。智慧逐漸消除無明,不是要急著去瞭解,因為那必然是對“我”的執取。相反的,智慧本身會逐漸發展以瞭解真相。沒有人能為了瞭解真相而刻意去做任何事。

這一刻可以瞭解真相。被看到的並非人或東西。看之後是記憶為某種東西,但這只是概念化的思考。當有智慧瞭解的時刻,是一種釋放,因為它不是“我”,眼識只是去看!這種瞭解的目的是為了讓法如實顯現。否則他們一世接著一世都不會被瞭解。

Lobha(貪愛)總是在尋找其它速成或容易的解決方案。但真相就是真相,當對生活中的法有了真正的瞭解時,一個人就不會傾向於嘗試其它會偏離正道的事情。

被看見的不是任何東西,也不是人。你在哪裡?被看到的,就只是那一瞬間出現的。被看見的 (色塵) 現在在哪裡?全滅了。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被任何人保留。如果沒有 phassa(觸心所),就沒有眼識生起去看,沒有世界出現、沒有任何東西。

Nina:這很難全盤瞭解接受。

AS: 你還沒有看到貪。你去哪裡,它就跟著去哪裡。 “我不能”或“我能”是 atta(我見)。

佛陀指出貪是老師,也是追隨者:

「比丘們!這梵行被住於無徒弟與無師父上。

比丘們!有徒弟、有師父的比丘住於苦而不愉快。

比丘們!無徒弟、無師父的比丘住於安樂而愉快。

而,比丘們!怎樣是有徒弟、有師父的比丘住於苦而不愉快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以眼見色後,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之憶念與意向。『它們住於他之內;惡不善法住於其內』,因此,他被稱為『有徒弟』。『它們襲擊他;惡不善法襲擊他』,因此,他被稱為『有師父』。

……(中略)再者,比丘們!比丘以舌嚐味道後……(中略)再者,比丘們!比丘以意識知法後,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之憶念與意向。『它們住於他之內;惡不善法住於其內』,因此,他被稱為『有徒弟』。『它們襲擊他;惡不善法襲擊他』,因此,他被稱為『有師父』。

這樣,比丘們!有徒弟、有師父的比丘住於苦而不愉快。

相應部35相應151經 徒弟經

(Sarah分享)


Topic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