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線上討論
429  瞭解因緣生滅法的特徵才能瞭解苦聖諦 - 佛法線上討論(60)

瞭解因緣生滅法的特徵才能瞭解苦聖諦

2021-0630


問: 佛陀講的苦聖諦是五取蘊,跟三法印的“苦”定義上不太一樣。雖然中文用的詞都是苦,三法印的苦比較偏向於不圓滿,無法滿足。但五取蘊的取指的是執取會引發眾生內在感受的苦受,這兩個的定義不太一樣。

S: 首先我們要先確認為什麼諸行無常?現在這一刻因緣和合的法都是無常的,因為它們是有因緣條件而生起,生起後馬上就滅了。沒有人可以讓眼識持續也沒有人可以讓耳識或聲音持續,所有因緣和合生起的法生起馬上就滅去了,因此諸行是無常的。

諸行皆苦是指法生起就滅去了,這樣是苦還是樂?法生起立刻就滅去,這樣能成為一個依靠嗎?它能成為你想要得到持續愉悅感受的來源嗎?既使是智慧生起的那一刻也是馬上就滅了,它也沒辦法得到持續的滿足。

蘊是因緣和合生起就滅去的法,它們都有苦這個特徵。不管是蘊還是取蘊,它們都有苦的特徵。當它被執取時稱為取蘊,當沒有被執取時,它也是有在生滅也還是有苦的特徵 (除了涅槃) 。

J: 第一聖諦最深的意義是行苦。對於從不曾接觸過佛法的人都很容易同意身體的痛苦和心裡的悲傷是苦,但這並不需要佛陀來解釋我們就可知道。當佛陀說五取蘊是苦,指的是五蘊真實的本質一定有苦這個特徵。只有真正瞭解因緣生滅法的特徵才能瞭解第一聖諦。

AS: 瞭解真相一定只能夠在現在這一刻。蘊就在現在,在眼識經驗色塵後很快地就有執取這個對象了,但並不被知道。當我們說取蘊時指的是那個蘊本身成為被執取的對象,取蘊指的是蘊被貪愛執取 (有些蘊雖然有生滅,但它並沒有成為被執取的對象) 。

一天中幾乎都在貪愛執取,但並沒有瞭解到它本身就是一個生起就滅去的蘊。我們對眼識有多少的瞭解呢?這是真相波羅蜜,真實面對不管在那裡的是什麼,它都不是我也不是我的。

現在有蘊嗎?

問: 有的。

AS: 比如有什麼蘊?

問: 思心所。

AS: 現在思心所可以被知道嗎?

問: 大概有瞭解它在運作。

AS: 思心所每一刻都伴隨著心生起但還沒有成為心去經驗的對象,當然就沒有機會真正瞭解到它。但藉由聆聽佛陀的教導,我們可以知道思心所就是指意圖去作什麼。不斷地聞慧思慧,在累積智慧的過程才會是以後有機會去經驗它,慢慢捨離放掉我是存在的錯誤見解的因緣條件。

問: 思心所是意圖,那麼請問業可不可以說是某種力量呢?

AS: 思心所是真的,它是一個實相。在一天中當善心或不善心時,我們可以知道它。伴隨眼識一起生起的思心所和善心,不善心的時候的思心所則是不同的。

業力其實就是業緣。你現在用“力”這個字,但佛陀的教導是用“緣”這個字。比如眼識如果沒有不同的緣,也就是你說的力,眼識是不可能生起的。不管我們用哪個字,要被知道的真相是一樣的。

S: 每一刻的心都會有思心所伴隨一起生起。比如眼識那一刻一定會有思心所伴隨,眼識本身是果報心,因此這一刻伴隨眼識的思心所就是果報心所,這時候它既不是善也不是不善,它就只是執行它的功能。

業緣有兩種,當思心所伴隨心和心所一起生起的時候是俱生業緣。在眼識之後很快就會對經驗的對象有執取,但在一天之中有很多不善的執取強度並不會強烈到會帶來業報。 比如當我們聽到一些聲音時,可能會覺得有點干擾,但生氣的程度沒有強烈到會有言語上或身體行為上去傷害別人,那麼這是瞋恨在累積,在那一刻的思心所是瞋恨的俱生業緣。

另一個業緣則是伴隨善心或不善心一起生起的思心所,這時候另外一個業緣是異剎那業緣,它會在之後時機成熟時帶來結果。因此善的思心所和不善的思心所是果報心和果報心所會在之後生起的業緣條件。如果貪愛和瞋恨強烈到會以某種方式傷害到別人,那麼這個強度就會在未來帶來結果。

業是意圖,會以意圖的強度決定未來的業報,比如殺蚊子和大象的意圖強度不會是一樣的。意圖要去傷害的對象如果是很純淨的人,那個不善的業報會更強大。

J: 緣,它被視為是兩個法之間的力量,所以當我們說一個法是另一個法生起的條件時,那個條件就可以被指為是力量,是法跟法之間的關係。

S: 用什麼字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瞭解。從早到晚幾乎都是貪愛一直在執取,我們只能在貪愛的不善中培養智慧。

問: 經典中描述有一個母親她女兒過世了,她本來很悲傷,後來聽了佛法,瞭解了真相就不再悲傷了。這是不是智慧的一種表現呢?

AS: 只要還有我存在的邪見,當然就會有我的孩子,我的財產…。瞭解沒有我的真相才能夠真的消除悲傷。

Date 13 Oct 2022

article-tw/topic/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