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達摩
275  究竟法 現在(16)
第十六章 欲界心

有89種不同的心,可以依界分為四類層級:
  • 欲界:54種
  • 色界:15種
  • 無色界:12種
  • 出世間界:8種
註釋書根據不同的方式解釋了欲界的意義。其中一個解釋,欲界心是指參與欲界法的心。因此,它是欲界等級的心。欲界心頻繁經驗的對象是感官物質對象,也就是顏色、聲音、氣味、味道和可碰觸物體。

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有欲界心,除非有比欲界心更精細的其它更高等級的心生起。當一個人以物質為冥想的主題去發展平靜善心,當平靜可以很穩固地被建立,進而達到安止定時,就是色界禪定心,但仍然需要依賴色法為專注的對象。這是比較高層級的心,色界心已經從感官慾望暫時脫離。再更高層級的心是無色界心。無色界心是更高層級更精細的心,平靜專注以和物質無關的對象更穩固地建立。比無色界心更精細的心是出世間心,它可以直接經驗涅槃。當不是色界心,無色界心或出世間心時,每一刻都是欲界心。

註釋書裡說明“欲”有兩個種類:
  • 煩惱欲:汙染雜質,感官欲望
  • 所緣欲:欲求的所緣
註釋書也說明了:

被稱為煩惱欲是因為它貪戀欲求,被稱為所緣欲是因為它是汙染雜質所欲求的。

煩惱欲是欲望,也就是貪心所;貪心所享受引起愉悅的所緣並執取它。所緣欲是欲望或執取的對象。所緣欲也包括三種再出生的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只要貪愛沒有被根除,就不可能從生與死的輪迴中解脫出來,因此會在這些界再出生。它們是所緣欲,是煩惱欲貪執的所緣對象。

對色塵、聲音、氣味、味道和可碰觸物體,貪愛的欲界心會緊緊地執取它們,即使它們只出現非常短暫的時間。當顏色撞擊到眼根時,它只會出現很短的時間。當聲音撞擊到耳根時,聲音出現的時間非常短暫。當氣味撞擊到鼻根,味道撞擊到舌根和有形物體被碰觸到時都是一樣的。所有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法,因為它們只是生起極短的時間,然後馬上就滅去了。然而,心卻是一直對這些微不足道的法緊緊地抓取執著。似乎這些相繼生起滅去的法是可以持續,不會滅去的。

對所有的感官對象,色所緣、聲所緣、香所緣、味所緣和觸所緣的執取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沉浸於感官對象裡並且緊緊地執取。但這些我們執取的對象會滅去,滅去的色法會被新的色法取代。我們一直沉浸執取於那些已經滅去的對象。當我們看到出現的對象時,我們喜歡它,我們想要一再地看到它。當我們聽到喜歡的聲音時,我們會想再聽到一次;對於喜歡的氣味、聲音和可碰觸物體也是這樣。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如果我們喜歡某一種口味,我們會希望再吃到同樣的食物,再嚐一次那個味道。我們執取於每天生起的感官對象,一次又一次。貪愛會去執取經由眼、耳、鼻、舌、身和意門所出現的對象已經是我們的天性。

當我們看到喜歡的對象時,我們希望一直看到它,但那是不可能的。所有因緣和合的法生起就滅去了,這是它們的本質。當可喜的味道撞擊到舌根後,貪愛很快就生起了;當可喜的氣味撞擊到鼻根,貪愛很快就生起了。感官經驗的那一剎那是果報心,在那個時刻貪愛不會經由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或身根生起,貪愛可以非常快速地在感官經驗三個心之後生起。我們都對經由眼、耳、鼻、舌、身和意門交替出現的對象緊緊地執取。我們不只是執取顏色,或執取聲音或執取某個感官對象,我們執取全部的感官對象。這是因為對所有感官對象的貪愛,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不斷地累積。從現在到未來,它也會繼續一直累積增加。

因此,欲界心頻繁地經驗出現的色塵、聲音、氣味、味道和可碰觸物體,它緊緊地抓取著這些對象,它並不是自由的。有些人想要從這些感官欲望解脫,他們認為只要作了功德就可以在天界再出生。但即使是在天界,也不能從感官欲望解脫,那裡的感官對象比人間更細緻。

從出生到死亡,當心還沒有達到安止定,也就是當心不是禪定心,而且也不是出世間心時,那麼就會一直是欲界心。無論我們是睡著了還是醒著,在看、聽、聞、嚐、碰觸或思考不同的主題時,在這些時刻都不是一個誰在經歷出現的對象;沒有人,沒有一個我的存在,只是欲界心生起經驗這些出現的對象。

除非是已經達到第三階段證悟的阿那含或沒有任何汙染的阿羅漢,我們仍然會對色所緣、聲所緣、香所緣、味所緣和觸所緣有所執取。這說明了要根除對感官對象的貪愛執取是多麼的困難。即使有人培養平靜到達了禪定的程度並且再出生在梵天,對感官對象的欲望還是沒有完全根除。如果他還沒有達到阿那含階段的證悟,他將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執取感官對象的生命中。因此,我們不應該忽略不善汙染,我們應該知道什麼因帶來什麼果,我們應該要瞭解實相的真實本質。然後,我們才能夠發展對八正道正確的瞭解,這是徹底根除污染雜質的唯一道路。

欲界心是參與欲界法的心。在註釋書裡解釋,在欲界的法由下往上細分為最低的阿鼻地獄到欲界最高的他化自在天。在這些地方都還有感官對象為所緣。

根據註釋書,所緣欲有一個比色所緣、聲所緣、香所緣、味所緣或觸所緣更廣泛的意思。任何可以是貪愛的對象的法都是所緣欲。貪心所的功能是貪愛執取,除了出世間法,它貪愛執取所有的一切。貪心所執取於色界和無色界的一切。因此,這些都是所緣欲,是貪愛欲求的所緣。除了出世間法,其它所有的法都是所緣欲。

註釋書使用多種方式來解釋欲界心的意義。根據第一種解釋,欲界心是欲界等級的心,它還沒有從感官欲望解脫。根據第二種方式的解釋是欲界心經常“游走”於不同的感官欲界:四惡趣,人間和六欲天。根據第三種解釋,欲界心之所以被稱為欲界心是因為它經常注意感官對象,即:色所緣、聲所緣、香所緣、味所緣和觸所緣。因為心把這些感官對象作為它經驗的對象,所以心被稱為欲界心。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到任何跟色所緣和其它感官對象所緣的心有關的都是欲界心。

問:阿羅漢有欲界心嗎?

答:是的。當阿羅漢看到經由眼根出現的顏色時,眼識是欲界心,因為色所緣是感官的對象。每當心經驗到任何感官對象時,它就是欲界心;無論是佛陀,阿羅漢或是其他任何人都是。

根據第四種解釋方式,心是欲界心是因為它會在感官欲界再出生,即四惡趣、人間和六欲天。我們都在人間界,因為欲界善心的業緣條件讓欲界善報心可以執行再出生在人間的功能,人間也是欲界之一。

有些人可能發展奢摩它到了安止定的程度並達到色界禪定或無色界禪定。如果他沒有失去禪定的能力而且禪定心在死亡心生起前生起,這禪定心不會是再出生在人界的業緣,而是出生在色界或無色界的業緣,色界或無色界取決於禪定的程度。出生在人間是欲界善心執行佈施,持戒或發展智慧的結果。這些欲界善心執行的善行並無法從欲樂對象解脫,還是會繼續在感官界再出生。

“界”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心的等級和存在的界。界的第一種含義是心是所有相應法,也就是所有心所的基地。如我們先前所提,我們可以用心的等級來對心分類,分別是:欲界心、色界心、無色界心和出世間心。至於第二個含義的界指的是生存的界,有情眾生出生的地方。人界是其中的一個界,是三十一界中的其中一個界。

心是多樣化的。心有不同的類型,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心也是多樣不盡相同的。欲界善心可以因為信心的强度、智慧的程度以及其它伴隨的心所的不同而有很多變化。一起相應生起的心所種類有很多。因此這些欲界善心的結果會在不同的善趣再出生,不僅僅是在人界。由於心是多樣化的,心生起的界也是非常的多。

當一個人犯了不善業,我們可以注意到不善業有不同的程度,它可能是嚴重的,也可能是程度較輕微的。有時可能有很深的仇恨或報復,有時可能沒有那麼多的瞋恨。有時候一個人不是很奮力地去傷害或殺死其他生物,他殺生的意圖可能不是很强烈;此外,可能死亡的是很微小的生物。由於不善業是由不同種類,不同强度的心所伴隨的心造成,它們的結果也會是不同的,之後會以果報心的形式執行再出生在四惡趣的功能。因為善業和不善業是多樣化的,所以會有多樣化的結果,因此有很多不同的再出生。除了人界之外,還有許多其它不同的界。

問題
  1. 煩惱欲和所緣欲有何不同?
  2. 微不足道的法是指什麼?
  3. 佛陀有欲界心嗎?
  4. 界的含義是什麼?
Date 29 Jan 2021

article-tw/topic/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