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线上讨论
400  精进心所和老年痴呆症 - 佛法线上讨论 (35)

精进心所和老年痴呆症

2020-1230


问: 我在书里读到忍辱波罗蜜 (耐心波罗蜜) 是忍受和抑制不善心。忍受和抑制听起来比较像是用不善去压抑不善,那这怎么会成为是波罗蜜呢?

AS: 耐心波罗蜜能够支助智慧去了解现在出现的是什么。我们聆听佛法,从完全不懂一次又一次地去听到懂就是耐心波罗蜜。不断闻慧思慧,智慧的累积过程就是耐心波罗蜜。耐心波罗蜜是真的,它是法,它不是眼识也不是耳识。不管是多困难或是多简单的事都需要有耐心支助完成。当我们很容易很快完成一件事时,可能就不会注意到有耐心在那里,但如果是完成很困难的事时,耐心或忍辱就比较容易被知道。

耐心波罗蜜是指精进心所,现在就有,但也许还不是波罗蜜的程度。如果只是去作一次两次可能是精进心所,但如果是一次又一次不放弃地去作就是耐心。我们现在正见还不够坚定,所以现在会认为是“我”在忍受什么,是“我”有耐心,要真的了解真相就只是法,没有人没有我并不容易。佛法是非常精细深奥的,必须不断地有耐心地去思惟佛陀的话。

问: 书上说忍辱波罗蜜也是指“当你知道要说的话是没有意义的时候,应该要忍耐去避免这些没有意义的交谈。”这听起来很像是刻意要用意志力去控制什么。

AS: 这已经是一个故事情境了,重点是现在有什么在那里?它们可以被了解吗?有谁可以控制它们吗?只有这一刻的法才能够真正被了解。我们一次讨论一个字彻底了解,否则其实就只是在想着各种概念而已。

问: 但忍辱感觉好像是有一个意志力去控制什么。

AS: 忍辱是真的吗?它是法吗?

问: 是。

AS: 它是心吗?

问: 它是心所。

AS: 什么是心所?

问: 心所是心里状态。

AS: 现在有忍耐吗?

问: 有。

AS: 它会和眼识一起生起吗?

问: 不会。

AS: 为什么不?

问: 因为眼识是果报心,只会有7个遍一切心心所伴随一起生起。

AS: 眼识是果报心是因为它是业的结果,所以在眼识的那一刻是经验一个结果,那一刻是没有忍耐的。

在吃东西的时候有速行心吗?

问: 有。

AS: 在吃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速行心?

问: 是不善心。

AS: 不善心需要忍耐吗?

问: 需要。

AS: 真的吗?只是把食物放到嘴巴里面去咀嚼,这样需要忍耐吗?

问: 喔,不需要。

AS: 所以精进心所有不同的强度。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是很困难的事去完成的,就是精进心所,但还不到要忍耐去完成。当我们用忍耐这个字的时候,它指的不是一般日常生活的精进心所,它指的是程度比较强的精进心所。要真的放掉执取“我”是困难的,需要精进和耐心的支助。当它真的生起成为被了解的对象时就会逐渐变得更清楚。

S: “忍耐”是传统世俗上的语言,我们要讨论的是法,法有它们适当的条件才会生起。比如当人们正在说别人闲话时,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加入只有那时候才会知道,那个时候的因缘条件我们现在不能知道也不能控制。那一刻会不会出现善的忍耐或不善的忍耐只有看那个时候是不是有智慧生起去了解那是善的忍耐还是不善的忍耐。

问: 善的忍耐和不善的忍耐指的是善的精进心所和不善的精进心所吗?

S: 是的,精进心所会和几乎每一个心一起生起,除了双五识和大部分的无根心。当我们排很长的队伍等着要买电影票时,那时候表面看起来是很有耐心在排队,但其实大多是不善的耐心。当我们在聆听佛法时,可能有的时刻是有善的耐心,可能有的时刻是在想着待会午餐要吃什么,所以有可能是善和不善搀杂着,但这也很正常。

所以当是善的忍耐时会自然而然远离不善。但不是一个“我”刻意不应该去作什么,因为那是不善的忍耐。佛陀在经典里也会使用世俗的语言来讲述佛法,所以如果我们不了解其实在讲的是现在这一刻的法的话,就会很容易误解佛陀的话。

随着愈来愈多的了解,信心也会慢慢增加。不管我们在经典里读到佛陀说的什么话,一定都是关于法,法都不是我。事实上生命就只是每一刻的法生起马上就灭了,谁知道下一刻会是善的或是不善的耐心。这样子的了解会是耐心生起的条件。

AS: 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法的真实本质,了解真相都没有我。比如我们会说这是我的腿,但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有多少的智慧去了解其实是没有腿,没有我。佛陀的教导很深奥,必须有正确的开始,耐心和智慧一点一滴的累积。所以我们应该要很恭敬地去学习佛陀的教导,而不是去改变他说的话。如果是“我”在想或是“我”在了解,那就很容易误解佛陀的话。

问: 请问为什么人会得老年痴呆症?如果记忆心所和每一刻的心一起生起标记记忆一个对象然后灭去。既然它生起这么频繁,为什么还会得老年痴呆症呢?

S: 传统上会说忘了什么,但其实那一刻还是有记忆心所在标记对象,只是那个对象不是你想要的。

问: 对于老年痴呆症的人来说,他们也会忘记他们亲爱的家人。

S: 记忆心所会伴随每一刻的心一起生起,每一刻都在标记记忆一个新的对象。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是记不起那些我们平常觉得理所当然要记得的,但不代表记忆心所没有在执行它的功能。就好像我们现在不记得上一世,甚至不记得昨天吃了什么。所以还是要看这一刻是什么样的因缘条件使记忆心所去标记对象。

我的母亲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后,她对于她老是忘记重要节日或是忘记她住的地方而感到困扰。但其实我们常常记的都是不重要的事情,在这一世结束后,这些都会被忘记。现在我们也不记得上一世亲密的家人是谁,既使这一世我们没有得老年痴呆症,在这一世结束后也都会忘记这一世的家人。刚刚几分钟以前所讨论的,现在也许也都不记得了。所以每一刻都一直有记忆心所在标记新的对象。

最重要的是现在出现的是什么,能不能了解它们,这才是这一世真正重要的事。我们现在所认为重要的,比如我们喜欢吃什么,家里要怎么装潢,喜欢穿什么,这些到最后都会被忘记。对老年痴呆症的人来说,他们一样是会有某一刻在想的时候是清楚的,记忆心所一样在每一刻标记新的对象,在这一刻一样可以是有慈爱,有善心,一样可以是有智慧去思考的。

我母亲在失智后,我反而更有机会和她分享佛法。我每天和她讲电话分享佛法时,她都会很认真听。反而是在她还年轻还没失智时,她对佛法是没兴趣的。所以我们不会知道什么状况是比较好。既使我的母亲有时候也会错认我们的关系,但这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那一刻能够逐渐培养智慧,了解真相。这是唯一重要的事,其它的都是表面现象的故事。曾经聆听思惟过的佛法会累积,它会成为后来智慧再生起的条件。

问: 请问那些得到失智症的人,他们曾经听闻过的佛法,累积过的智慧会不会失去?

S: 得到失智症的人并不是每个时刻都在困惑的状态里,有些时刻也是清醒的。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时刻,所以还是要看他所累积智慧的强度。曼谷有一位约六十几岁失智的朋友,他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但他还是会去基金会听佛法。我的母亲虽然得了失智,但和她分享佛法时,她似乎每一刻都很清楚,只是不记得。每一刻法生起就只是那么一刻就过去了,有这样子的了解就比较不会害怕担心。会感到害怕担心是因为执取于“我”想要去抓住那一刻。

AS: 法生起就灭了,当我们在说话在听的时候就有记忆心所但不被知道,要一直到它成为正念和智慧直接经验的对象时才能够真正被了解。如果我们不能够了解法的本质是无我非我的,那就很容易会想要去抓取它。当我们说“我不记得了”,既使在说这句话的这一刻也都还是有记忆心所在标记新的对象。但虽然记忆心所每一刻都在标记对象,但什么都没有留下来,都是空。

Date 4 Aug 2022

article-cn/topic/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