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層次的煩惱

有分心是離心路的心,有分心沒有看到、沒有聽到、沒有聞到、沒有嚐到、不知道冷熱軟硬等的感覺,也沒有思想。對有分心來說,這世上的一切所緣都不會被知曉,彷彿這個世界是沒有存在。但這不等於有分心沒有煩惱,有分心屬於不活躍時的心,有分心的煩惱是潛伏狀態的,稱為隨眠煩惱。

有三種層次的煩惱:1 潛伏狀態的隨眠煩惱 2 困擾性的中等層次煩惱 3 違犯性的強烈煩惱等。

隨眠煩惱是累積與沉澱在有分心裡,是以潛伏狀態存在、還沒有表現出來的細微煩惱;困擾性的中等層次煩惱是表現在意門心路的煩惱;違犯性的強烈煩惱是已經表現在身體、語言上的不善行為。

中等層次煩惱和違犯性的強烈煩惱會在速行心裡生起,而隨眠煩惱只潛伏在不是心路的心裡,所以一旦心路生起,表現出來的煩惱就不是隨眠煩惱,而是中等的煩惱或強烈的煩惱。

我們每天的生活,不外是眼見顏色對象、耳聽聲音、鼻嗅氣味、舌嚐味道、身體接觸到的冷熱軟硬鬆緊和舒適不舒適感受,或是心裡想起的各種事故。在這些感官根門的心路生起時,如果對當下法的實相沒有正確的瞭解,或是善心沒有生起,那必定會有中等的煩惱或強烈的煩惱在速行心重複生滅裡累積,但是我們都不知道這些真相。

一夜好睡,醒來心情愉快,這樣好不好?好!相信每個人都喜歡這種舒暢的感覺。但假如對法的實相沒有正確的瞭解,那就會滿意於這個愉快舒暢的感覺,貪愛就在心裡滋長。

假如醒來昏昏沉沉沒精打采心情鬱悶,一整天心情懊惱,那正是嗔恨的特徵,嗔恨帶著不愉悅的感受。所以速行心就在一點一滴地累積貪愛或是嗔恨,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善心是如此的輕微,以致我們都沒有覺察到。

所以中等層次的煩惱也有很多不同的程度,即輕微的煩惱或是較明顯、較強烈的煩惱。佛陀把因為有不善心所陪伴著一起生起的心,依伴隨著生起的不同性質的心所而劃分為十二個不善心,即八個貪婪心,兩個嗔恨心,兩個愚痴心。不善心所有十四個,這眾多的不善心所依各自的特徵伴隨著不善心一起生起。

在貪嗔痴心三類不善心裡,必定都有四個不善心所伴隨著一起,它們為:愚痴心所、無慚心所、無愧心所和掉舉心所。愚痴心所是無明,掩蓋法的真相;無慚心所的特點是對惡行不會感到羞恥;無愧心所是作了惡行不會感到害怕;掉舉心所是心的不平靜或不安定。

所以,有機會聆聽佛法,仔細與深入的瞭解心路在日常生活中的運作規律,不論是在看到、聽到、聞到、嚐到、接觸到和想到的心路過程,都有助我們發現自己累積的是善還是不善,和累積了多少。沒有培育如是知見的智慧,煩惱會減少嗎?無明掩蓋了真相,即使是早上起來心情愉快舒暢,也已經是執著於輕微的貪愛,這些輕微的貪愛,我們已經累積了多少。沒有培育正確的瞭解出現於當下法相的智慧,就不會知道累積貪愛的害處。

善心不善心就在我們的每一個心路中,我們正在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不單是這一世的累積,還有上一世累積的傳承,沒有正確的瞭解就會繼續累積下去。雖說深諳四聖諦的智慧能滅絕煩惱,但是需要多少時間呢?

消除煩惱,不是去尋求以什麼獨特的方式,一個月、兩個月就要成為聖人。甚至不瞭解何為呈現於當下的法相,沒有正確的瞭解,沒有如理作意就不能產生智慧。但是佛陀的教導是精深細微的,認真研習佛陀的教導,就能培育出瞭解當下出現的法的智慧。也明白各人習性的不同,是因為善的速行心生起得多,還是不善的速行心生起得多。


Topic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