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法 現在(11)

第十一章 速行心的本質

有分心和心路過程的心生起立即滅去,這就在現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聽到佛法名詞解釋各種心的不同特徵和不同功能,但却不明白這些名詞的真正含義時,我們可能會有疑慮。所有這些佛法名詞都解釋了實相的特徵,它們不僅僅只是存在於經典或教科書中,而是真正發生於日常生活中。它們就發生在現在,在看、聽、聞、嚐、碰觸或思考的時候。這一刻我們在看,因此我們知道現在就有許多的心相繼在眼門過程中生滅。比如:眼門轉向心、眼識、領受心、推度心、確定心和速行心。所有這些心都是相繼生滅的。對佛法正確的瞭解會提醒我們去思考在看到,聽到或其它感官經驗之後很快生起的速行心是善心或是不善心。速行心以自己的一系列連續過程生起累積。

當我們瞭解心的本質可以分為善心,不善心,果報心和唯作心之後,我們就會知道哪一種心是業因,能在之後產生果報心。我們就會知道哪一種心是果報心,是由過去的業所造成的果。我們應該知道心路過程和離心路過程的心的本質。例如,我們應該知道結生心是果報心,是過去所造的無數業中的其中一個所帶來的結果,它會在前一世的死亡心之後緊接著生起。結生心只會在整個生命中的第一刻生起,然後僅執行一次的功能,立即就滅去了,它不會持續。

結生心是果報心,它也是下一個緊接著生起的有分心的無間緣。有分心不屬於心路過程的心,它執行維持生命的功能,有分心也是果報心,和結生心是同一個業的結果。緊接著結生心生起的是有分心,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有無數個有分心。

有分心不斷地生起滅去一直到心路過程的心生起。在心路過程中最先生起的是轉向心,它的功能是轉向那個出現的對象。有兩種類型的轉向心:五門轉向心,它在五個感官心路過程中執行轉向的功能;以及意門轉向心,它在意門心路過程執行轉向的功能。這兩種類型的心都是唯作心,因此它們既不是善心,不善心也不是果報心。這兩種類型的唯作心可以去經驗可喜的對象和不可喜的對象。但果報心則不同,因為不善的果報心只能經驗不可喜的對象,而善的果報心只能經驗可喜的對象。

註釋書解釋唯作心的特徵是“就只是去執行一個功能”。有不同類型的唯作心,對於阿羅漢來說,在速行心的過程是唯作心,已經沒有善或不善。但不管是阿羅漢或任何人,都有其它一般的唯作心,執行不同的功能。沒有執行速行功能的唯作心,註釋書形容它們是“就像花被風折斷吹落,没有結出果子”。當花落下時,就不會結出任何果實。唯作心就像那朵被風吹落的花,它不能產生任何果實。有兩種類型的唯作心不會執行速行的功能:五門轉向心和意門轉向心。五門轉向心只執行一個功能,它在五個感官門去轉向那個出現的對象;而意門轉向心則是會執行兩個功能:在意門心路過程轉向那個出現的對象,以及經由五個感官門去“確定”(確定心)那個出現的對象。

除了這兩種類型的唯作心之外,還有僅限於阿羅漢才有的唯作速行心。註釋書提到:

那些已經達到唯作速行心的狀態[這裡指的是阿羅漢的唯作心]就像是連根被拔起的樹的花一樣,是不會有果實的。

唯作心只是去執行某個功能,不會帶來結果,但只有阿羅漢才會有唯作速行心的功能,既不是善心也不是不善心,也不能產生任何的果。它們就像是根已經被拔起的樹上的花一樣,不會產生果實,因為阿羅漢已經完全根除了所有的汙染雜質,這些類型的唯作心僅僅只是執行速行的功能而已。

在眼門過程中,當五門轉向心滅去之後,緊接著生起的心是眼識,眼識是果報心,是過去業力的結果。眼識看到的若是可喜的對象,是因為過去善的業力加上適當因緣條件的善果;眼識若是看到不可喜的對象,是因為過去不善的業力加上適當因緣條件的不善果報。透過耳根聽到聲音的心是耳識,耳識是果報心。没有人會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會在什麼時刻被耳識聽到。這一切都取決於適當的因緣條件和過去造的業。當氣味透過鼻子被聞到時,是鼻識去聞,鼻識是果報心。當味道透過舌頭被嚐到時,是舌識去嚐,舌識是果報心。在碰觸的時候,冷熱、軟硬、壓力等透過身體感官被經驗到,是身識在經驗,身識是果報心。因此在五門轉向心執行轉向到那個對象之後,業力是所有這些善或不善的果報心(雙五識)生起的因緣條件。

雙五識,比如眼識,耳識,是下一個心緊接著生起而不間斷的無間緣。在雙五識之後緊接著生起的領受心接收了同一個對象。領受心也是果報心,和之前的雙五識是同一個業力的結果。當領受心滅去之後,推度心緊接著生起。推度心也是果報心,它執行的是去推度調查的功能。

在五個感官根門的心路過程中生起的果報心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領受心和推度心。這些心不像速行心那樣一序列連續的生滅,它們只是果報心,是業力的結果。它們生起,執行自己的功能,然後就滅去。在推度心滅去之後,確定心生起,這個心也是意門轉向心,它在五門心路過程中執行確定那個對象的功能。確定心是唯作心,它生起僅僅只是去執行它的功能然後就滅去了。當確定心滅去之後,心路過程中的速行心緊接著生起,它的功能是“快速地跑過那個對象”,除了阿羅漢以外,這些速行心的過程不是善心就是不善心。通常會有七個速行心,而且這七個速行心都會是相同類型的心,比如都是善的或者都是不善的,它們會一序列連續的相繼生起滅去。現在,就有速行心正在生滅。

註釋書使用了一個比喻來解釋在感官門過程中,經驗一個對象時心路過程中生滅的心。我們讀到:

一個國王上床就寢睡著了。他的侍從坐著幫他按摩腳;一個耳聾的守衛站在門口看門。有三個守衛站成一排。然後,一個住在邊境村莊的人帶着進貢的禮物來敲門。那個看門的聾子没有聽到聲音,幫國王按摩腳的人給了一個信號給看門人,要他打開門,看門人開門看了一下。然後第一個守衛拿到了禮物,傳遞給第二個守衛,接著再傳遞給第三個守衛,然後把禮物給了國王,國王收下享用了禮物。

當我們仔細思考這個比喻時,應該會幫助瞭解心路過程中每個心的功能。出現的對象撞擊眼根就好比是那個帶著禮物來的邊境村民在敲門。這個比喻告訴我們,出現的對象唯一的功能只是去撞擊感官而已。邊境的村民不能進去探望國王,但他的禮物被交給第一、第二、第三個守衛,然後交給國王。五門轉向心的功能就像是那個幫國王按摩腳的守衛。他知道有人來敲門,然後他給那個聾的看門人信號去開門。五門轉向心的功能就是轉向那個撞擊感官的對象,然後就立即滅去了。之後在眼門過程中,眼識生起了,它的功能是透過眼淨色去看到,這就好比是那個開門去探看的看門人。只有眼識才能執行看見的功能。被看見的顏色只能撞擊到眼淨色這個色法而已,然後眼識會知道這個被看見的對象。眼識不能執行接收的功能,它的功能只能去看然後就滅去。因此,領受心被比作是第一個接收禮物的守衛並把它交给第二個守衛。推度心就像是第二個守衛,檢查禮物後把它交給第三個守衛。確定心就像是第三個守衛確定後決定把禮物交给國王,然後國王收下了這個禮物。

國王收下這個禮物是比喻速行心的功能:快速地跑過對象,迅速累積的是善心或不善心。透過眼、耳、鼻、舌、身或意門,速行心可以是不善心,善心,或者是阿羅漢的唯作心。速行心執行自己的功能,它們不能看,不能接受也不能推度檢查或確定所出現的對象,因為前面生滅的心已經執行了這些功能。速行心是同一類型的心快速地跑過對象七次,可能是善心,不善心或唯作心。心路過程的心有時候不會是完整的。例如,有些情况是聲音撞擊到耳淨色,但耳識並沒有生起,因此聲音不會被聽到,那麼速行心也就不會生起。如果心路過程是在確定心之後就結束,速行心也不會生起。速行心生起時會是同一類型的心快速地生起滅去七次,它們可能會是善心,不善心或唯作心。

依據適當的因緣條件,七個速行心連續地生起和滅去。第一個速行心是第二個速行心的重複緣,第二個速行心經驗和第一個速行心相同的對象,也是下一個速行心的重複緣,直到最後第七個速行心生起滅去之後就不會是下個心的重複緣。不善的速行心,善的速行心或是唯作速行心都可以是下個緊接著生起的心的重複緣。透過這個因緣條件,這些重複生起的心都會有著一樣的本質,生起並執行速行的功能,善心和不善心能因此增加強度,它們就成為業緣,會是未來果報心生起的因緣條件。此外,它們也是未來善的速行心和不善的速行心再次生起的親依止緣,也就是習性。一系列頻繁連續生起的不善速行心是不善心逐漸累積增強的因緣條件。正因為如此,當我們醒來睁開眼睛的時候,我們就立即沉浸在我們看到的。當我們熟睡沒有做夢的時候,有分心不斷地生滅著;但當我們做夢或思考的時候,這時候是意門心路過程的心在思考著。當沒有透過任何六個感官門去經驗這世界上任何的對象時,並不表示我們就没有任何的汙染雜質和煩惱。即使僅僅只是有分心生滅的那刻也會有潛藏的汙染雜質,稱為隨眠煩惱。

有三種不同層次的汙染雜質:
  • 細微的汙染雜質:也就是隨眠煩惱,累積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汙染雜質; 微細難察覺。
  • 中度的汙染雜質:也就是困擾性煩惱,和速行心一起生起。煩惱只在心裡造作,還沒有付諸行動 。
  • 粗糙的汙染雜質:也就是違犯性煩惱,和速行心一起生起。心裡不良的汙染雜質已經顯露在行為和言語上了,比如說謊,偷盜。
因此,除了速行心之外的心,還是有汙染雜質以隨眠煩惱的形式潛伏在內心深處。只有阿羅漢已經完全根除了所有的不善汙染,不再有任何潛藏的隨眠煩惱。

心路過程中,在眼識去看,耳識去聽或是透過其它感官去經驗對象之後,速行心會迅速累積一系列七個相同類型的心,可能是不善心,善心或是唯作心。

在眼門過程中,有七種不同類型的心路過程的心。耳門過程或其它感官根門過程中也是有七種不同類型的心路過程的心。在意門過程中,則是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心路過程的心。

問題
  1. 五門心路過程和意門心路過程中的心,有哪些是果報心?
  2. 非阿羅漢者有多少種唯作心?
  3. 除了唯作速行心,阿羅漢有哪些唯作心?
  4. 什麼是重複緣?
  5. 哪些心可以是重複緣生起的因緣條件?

Topic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