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法 现在(33)

第三十三章 智慧自然的发展

问:在修习奢摩它的四十业处之中,我偏好安那般那念,观息法。但是我也知道透过修入出息念是无法完全消除不善污染杂质,也不能使我体证四圣谛达到涅槃。

答:透过奢摩它的练习,不能根除不善污染杂质也无法体证四圣谛达到涅槃。

问:我认为人们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善污染杂质并且达到涅槃。但是他们不明白日常生活中贪爱执取的原因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贪爱。如果人们只是想消除不善污染杂质却不了解它们的真实本质,那其实就是执取于想要的结果。这样他们有可能能够发展出四念住吗?

答:不,这是不可能的。

问:我们可以同时发展止观和内观吗?

答:人们自己会知道他们正在发展的是止观还是内观。然而如果没有对这些不同发展的方式有正确的了解,不管是止观或内观都无法发展出来。

问:能否请您更进一步说明内观智慧发展的方式?

答:没有人能加快四念住的发展。四念住发展的目的是彻底根除所有的不善污染杂质。然而一个连自己有什么不善都不知道的人是不可能有动机想去消除这些不善的污染杂质。就好像如果我们对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都不知道的孩子们要求他们发展四念住以消除不善,他们是不可能会想要根除不善的,那又怎么可能能够发展出四念住呢?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有很多的不善污染。如果有人问他们是否愿意摒除这些不善,通常大多数的人都会回答说他们还不想。因此不应该强迫他人发展四念住。

有些人当他们听到不善时,可能不会喜欢拥有它们,但是他们真的知道什么是不善吗?贪爱是一种不善的污染杂质。人们想要拥有贪爱吗?人们可能不喜欢自己是贪爱的,但事实上,我们一直都想要贪爱,但我们还不了解贪爱的真实本质。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或介意贪爱是不善的污染呢?食物好吃吗?我们的衣服和外在的装饰是漂亮美好的吗?音乐是令人愉悦,气味是芬芳宜人,椅子是柔软舒适的吗?我们碰触到的是可喜想要的吗?尽管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自己是贪爱的,并且会认为他们不应该有贪爱,他们可以发现心却是一直沈溺于贪爱。

四念住是正念和智慧的发展,不是刻意集中注意力来观察挑选的对象。

问:请问什么是“有我想蕴”?

答:有我想蕴是执取于有一个我,一个人或某个东西的概念,是错误的见解。我们不需要对有我想蕴怀有疑虑,因为我们其实都已经很熟悉它。对体证四圣谛并且达到开悟第一阶段的初果圣人来说,他已经完全彻底根除有个我,有情众生和某个东西存在的邪见。然而如果还没有建立四念住,就一定会有有我想蕴,正念如果没有生起,那就一定会有无明和邪见掩盖法的真相。如果正念没有生起,就不会觉知到一次只有一个法经由一个根门出现的特征。错误的见解把出现的实相当作是一个整体,一个持续的东西。如果此时此刻不知道实相的真实本质,就一定会有有我想蕴,也就是会有错误的记忆。认为是我在看,被看到的是一个人或某个东西的错误见解。

当某人透过聆听佛法,只是在理智上了解的智慧是无法直接经验并了解名法和色法的真实本质的。他还不能直接经验他眼前看到的人,有情众生或东西,事实上只是经由眼根出现的色尘。因此我们应该一次又一次地闻慧思慧,只有这样,实相的真实特征才能够被慢慢的了解。

“经由眼根出现的”表达的是被看到的色尘的特征。色尘只是经由眼根出现的一个生灭的法,因此可以被眼识看到。无论它是什么颜色,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白色或是明亮、暗淡的颜色,它都必须撞击眼净色这个色法才能出现。当某人看到经由眼根出现的色尘的那一刻时,在还没清楚了解实相的真实本质前,就会是有我想蕴。他把所看到的当作是一个人或某个东西。当人们由于不了解法的真实本质,在看到许多不同的颜色后会立即认为有一个整体的真实存在,因此会有一个人或某个东西的记忆。似乎我们看到的是人,有情众生或某个东西,但事实上看到的只是不同的颜色,比如黑色、白色、肤色、红色或黄色。

如果人们已根除了邪见成为圣人,就不会把某个形状和外观当作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或某个东西。但是通常在我们看的时候,我们马上就沉浸于那个形状,外观以及细节,我们应该知道这会发生是因为有不同颜色的出现。当许多颜色出现时,因为无明和邪见,我们将它们诠释为不同的形状和外观,当成一个有情众生或某个东西。

当正念生起觉知实相,智慧开始探究它们的特征,会开始了解之所以会有外形和细节,都只是因为那个经由眼根出现的法,别无其它。然后智慧开始进一步了解实相并不是我,不是有情众生或某个东西。如果四念住生起一次又一次地觉知了解出现的法,人们会了解佛陀所说的,透过智慧的发展了解自然而然出现的实相的特征,人们将逐渐地不会执取于外观和细节。

我们在经典中部中读到佛陀对婆罗门贾奴索尼解说关于比丘的生活。他谈到关于感官的克制:

“他拥有圣人的道德习惯,主观地经验纯净的安适幸福。眼睛看见的,他不会被外观迷惑,他不会被细节迷惑。如果他沉浸在这个视觉器官,不受控制,贪婪和沮丧,邪恶的心理状态会占有主导的地位。所以他控制它,守卫它,掌握它….”

[其它感官门也是一样的]。

这一种类型的约束克制只能透过智慧的发展而了解出现的实相的真实本质。随着不同程度的智慧阶段,能够逐渐地消除邪见。

我们应该要知道的是无论佛陀的教导是哪个主题或哪种细节内容,都是与日常生活中生起的实相有关。正念能觉知出现的实相特征,智慧清楚地了解它们的本质,才能够导向彻底根除所有不善的污染杂质。

我们应该仔细聆听佛法,仔细研习和探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法。但我们现在还不可能立即根除贪,瞋,痴和其它的不善法。人们都希望能够根除不善,但应该要知道的是,只有在道心生起开悟的那一刻,不善污染杂质才能够依序被根除。首先把经由六个门出现的实相当作是某个东西或是有一个不变真我存在的身见会先被根除。身见会在开悟的第一阶段须陀洹果就被根除。

在达到初果须陀洹之后,智慧更进一步发展达到更高的开悟阶段,不善的污染杂质会依序地被根除。这些阶段分别是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和阿罗汉果。智慧只能够慢慢地累积,没有人能够加快智慧的发展,不应该认为智慧的增长只需要一天,一个月或一年的时间就足够,应该了解正念生起的正确因缘条件是什么。事实上八正道的正念要能生起,必须首先在理智上探究了解经由感官门和意门出现的实相的特征。之后正念能生起去觉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出现的实相,智慧能因此探究和辨识它们的真实面貌。

四念住的发展是三无漏学: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

当正念觉知正在出现的实相时,那是更高程度更精细的戒。正念觉知心,心所和色法的特征。它会在身体行为和口语的造作之前觉知到是善法还是不善法。

四念住在增上心学时指的是专注或一境性心所。正念生起会专注在出现立即就快速灭去的名法和色法。

四念住在增上慧学时指的是智慧探究与辨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实相的特征,这样实相的真实本质才能被了解。

问:您所解释的一切对此时此刻的我很有帮助。但是尽管我对所聆听到的佛法有一部分的了解,但我的智慧还不够。当我练习四念住的时候,我马上就会执取于有一个我存在的概念,是我在运用这个觉知。我只是一个初学者,就我对自己的认识,我甚至还没有达到内观智慧的第一阶段,能够分辨出名法和色法之间的特征。我应该怎么作才能有更多的了解?

答:如果是刻意要去作什么特别的练习来发展智慧,那么生活会变得很复杂。如果仍然有一个我的概念要刻意去作什么,那还能正确发展智慧吗?如果人们为了要有更多的智慧而刻意要作什么练习,那是一种执取,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贪执智慧,想要能够了解生灭的名法和色法。四念住能觉知任何经由六个门出现的实相,比如当色尘撞击眼根,眼识生起去看的时候。四念住能够自然而然地觉知实相,因此智慧可以探究与辨识名法和色法的真实本质。

问:我们应该如何在看的时候发展四念住?

答:在看的时候能够知道看到的只是一种经由眼根出现的实相。当我们看到头发、桌子、椅子、柱子或大厅时,我们应该要知道看到的只是经由眼根出现的色尘,色尘不会经由耳根、鼻根、舌根或身根出现。当智慧还没有发展到能够了解名法和色法特征之间差异的程度时,内观智慧的阶段还没有生起。

问:当我收到一本有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佛法书籍时,我读了很多遍,因为我希望能够实践修行。但是一直都有一个我的概念,看的时候是我在看,我没有办法了解颜色是色法,在看的是名法。我一直在想着那些听过的佛法,但我仍然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觉知名法和色法。您能告诉我该如何觉知吗?

答:当眼识经由眼根去经验出现的对象时,你能够在当下自然地辨识那个出现的法的特征吗?

知道智慧是如何发展建立非常重要,这样之后才有可能达到第一阶段的内观智慧,了解名法和色法的区别。首先正念可以觉知到经由任何一个门出现的名法和色法不同的特征。觉知出现的法和理智上思惟名法和色法是不同的。如果在看的时候不安地想着“出现的是色尘,去看的是名法”,那么是不可能发展出正念,这种时候也不可能有智慧去探究和辨识名法和色法的特征。首先必须要先正确的了解名法和色法的特征,四念住才能生起并直接经验觉知它们。应该要知道去看的名法就只是去经验某个对象的实相,它没有形状或外观,而且它不是我,不是我的。不必设定要以特定的姿势才能够觉知实相,不需要刻意站着,坐着,躺着去观察,以为这样才有助于看到实相的本质,这不是正确的见解。

四念住精确地探究眼识的特征,就只是一种去经验某个对象的法,不是我。当四念住生起觉知到经由眼根出现的色法的特征时,能够了解被看到的只是一种法,不是人,不是某个东西。

问:就像您所说的,练习应该要平稳坚定,不能够是焦躁不安的。那我们可以以观入出息法来练习吗?四念住练习的主题是身、受、心、法,但我们可以将这些和安那般那念合并。我自己把这样合并的练习方式称为安那般那四念住。

答:通常对结果的殷切渴望会让人去寻找几种不同练习方式的组合。他或许不知道智慧是如何发展的,因此会尝试将一种方法与另一种方法结合使用,认为那样心就不会散乱,就可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对象。难道这不是在执取吗?人们希望将心长时间的专注在一个特定的对象,但是事实上,他们并没办法正确地觉知,比如觉知经由眼门或其它根门所出现的对象。当人们试着结合几种方式让心只专注在一个对象时,这其实是在执取于一个结果,并不是发展智慧的正确方式。

对于那些自然而然发展四念住的人来说,目标是了解实相的真实本质,终究能够释放舍离它们。然而如果还没有建立足够的智慧就无法从不善中逐渐解脱。当你刻意试着让心专注于一个对象时,那时你能放掉贪爱吗?如果你刻意要去专注,那么就不是在发展了解实相的智慧而能渐渐舍离。如果人们刻意要去作这个或作那个练习而不是自然地发展四念住,就不会知道现在这一刻出现的实相的特征。现在生起的耳识是真的,思考,愉悦的感受或不愉悦的感受也是真的,它们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它们都是法,都是实相。如果正念没有生起去觉知它们,就不是四念住的发展。如果对现在经由六个门出现的名法和色法并不了解,那么结合不同的练习方法又有什么用呢?

问:当我结合不同的练习方式时,我对法的三共相:无常,苦,无我有更深的了解。我也读过关于入出息法,这帮助我不要被其它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如果我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就会观察呼吸。但是如果我试着去想“眼识是去经验的名法,眼识是无我的”,或者“耳识是无我的”,我会感到很困惑。因为我觉得就是有一个我的存在,有一个人在做什么,有一个正在思考的人。因此我会感到很困惑和焦虑。

答:如果你结合不同的练习方式,你就一定会焦虑,因为并没有智慧探究和辨识自然出现的实相的特征。你说从你的练习方式得到的益处是知道法的三共相:无常,苦,无我。然而这只是书上的知识。如果你不知道名法和色法的特征是什么,怎么能够了解法的三共相呢?要先了解名法和色法的特征,一次一个出现的法。

透过内观智慧才能了解法的三共相。如果还不知道一次只出现一个的名法和色法的个别特征,是不可能能够继续发展出之后更高的内观阶段的智慧。如果不知道名法和色法特征之间的区别,就不可能进一步了解法的三共相。

问:应该怎么觉知呢?我知道是正念去觉知法,但是要如何做?我是不是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法的三共相:无常,苦,无我呢?还是应该只要去觉知软或硬?我已经听了您所讲述的佛法两三年了,我了解您所教导的练习,但是我不知道怎么练习。我学习了名法和色法,但是它们是什么呢?我应该要如何注意到它们呢?我对觉知现在出现的法很困惑。我认为有一个特定的练习方式很重要,比如应该要有深的觉知或是浅的觉知?长时间的觉知或短时间的觉知?但是我把它们都当作是我的。

答:这种方式会很容易导致混乱。你试着去控制有深的觉知或浅的觉知,有很多的觉知或很少的觉知,但是事实上,智慧的发展是没有特定的方法或技巧的。智慧的发展必须是先从聆听佛法开始,然后仔细去思惟,这才会是正念生起的条件。以这种方式智慧才能成长,因为出现的法是真的,不是想像的,智慧可以去了解它们的真实本质。

你不应该试着要去刻意控制觉知让它变得更强烈或要去减弱它,因为这是执取我的概念,并不是对现在这一刻的法如理作意。现在出现的法是什么呢?一个对自然出现的法不会漫不经心的人来说,能够觉知到它们的特征。他不用试图让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对象,因为他了解正念生起就灭去了,可能立即会再次漫不经心,又或者正念可能再次觉知到另一个对象。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四念住是无我的。如果能够了解诸法无我,包括四念住也是无我,不受控制的,就不会感到困惑焦虑。如果人们执取于有我的邪见,就会刻意要去控制觉知,他并不知道正确的道路。因此,如果练习是不自然的,就会变得复杂;如果是自然的探究现在出现的法,就能发展正念和智慧,不会感到困惑和焦虑的期望能有进展。

问:我还不知道四念住的特征。当我专心听您的演讲时,我明白这个主题,这个理论。有时候当我在理智上了解的时候也会有觉知,但在那一刻我并没有去思惟名法和色法。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四念住。

答:如果我们不知道生命就只是生灭的名法和色法,那么就一定会把实相都当作是我,我的。我们都一直沉浸于有我、有东西的概念里,只有四念住才能够根除这个错误见解。正念可以觉知出现的名法和色法的特征。当正念刚开始觉知到法的时候,还不能对出现的名法和色法有清楚的了解,因为智慧还很薄弱。我们累积的无明根深蒂固,是不可能能够立即根除的,智慧能够慢慢地发展,逐渐消除无明。就像每天握刀柄一样,会一次一点慢慢地磨损。

我们在相应部读到佛陀曾在舍卫城对比丘说,不善的污染杂质能够透过了解五蕴的生灭而根除。如果有人只想要根除污染杂质,忽略智慧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是不可能能够消除污染杂质的。只有透过智慧的发展才能逐渐地根除不善污染。我们读到:

比丘们,就像是当一个木匠或木匠的学徒看着他的斧头握柄,并看到他的拇指和手指印的痕迹,但他不知道:“今天我的斧头握柄已经磨损掉这么多,昨天是磨损掉那么多,其它的时候是磨损这样或那样多。”但是他知道握柄已经磨损了是由于它已经磨损了。

比丘们,当专注于努力修习时既使不知道:“今天的漏已经减弱了这么多,昨天是减弱了那么多,其它的时候是减弱这样或那样多。” 但是他知道漏已经减弱了是由于它已经减弱了。

智慧的发展必须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有些人不喜欢听到觉知和智慧的发展会非常缓慢,但是事实上就是没有其它的路。如果人们没有耐心并试图结合不同的练习方式以加快智慧的发展,这会使他的生活变得非常复杂。

问:请问自然地练习和不自然地练习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现在你自然而然坐着的时候,有可能会注意到出现的实相,比如经由身体感官碰触到的软或硬,或者是经由眼根出现的颜色。所有这些法都是很自然出现的。但是有些练习方式是很不自然的,比如有些人会认为发展四念住时应该要盘腿莲花坐,应该要专注于特定的对象。当一个人刻意去选择某一个尚未生起的实相为对象来专注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贪爱执取。他已经忽略了觉知现在这一刻生起的实相,比如眼识、耳识、色尘、声音、气味、味道、冷、热、软或硬。即使只是轻微的错误见解也会使贪爱和无明掩盖生命的真相。在这种情况下,智慧就无法生起了解这一刻生起的法。

发展四念住的人应该要正确的知道没有觉知生起的那一刻与有觉知生起的那一刻之间的差异,否则是无法发展四念住的。如果一个经常漫不经心的人肯定是一直漫不经心。有些人可能希望选择一个特定对象来专注,但其实这并不是发展四念住正确的方法。我们应该要正确的了解没有觉知的时刻,那时候没有正念生起去觉知日常生活中的眼识,耳识等等。

当正念生起时,正念能够觉知到经由六个门出现的法。当一个人刻意要去选择某个特定的对象来专注时,那是没有了解正念也是无我的。当正念生起时,就能觉知自然出现的实相,而不是刻意选择的对象。比如当气味出现时,气味就只是经由鼻根出现的实相,然后马上就灭去。又或者了解到去经验气味的只是一种名法,称为鼻识,它生起去经验气味后就马上灭去。它们都是无我非我,不受控制,不属于任何人的。

问:请问达到开悟阶段的初果圣人不会认出他的父亲或母亲,这是真的吗?

答:初果须陀洹清楚地了解去看的法是名法的一种。在看到之后,他知道他去想的一个人或某个东西的本质其实是什么。想是另外一种生起就灭去的名法。有谁不知道在看到之后那些形状外观的意义吗?如果是这样,佛陀就没办法认出阿难或目犍连尊者,或认出其它东西。那就是只有去看的名法,却没有接着去认出被看到的是什么的名法。然而法自然的生灭,意门过程紧接着眼门过程之后,法是什么就是什么。除了去看的名法,在看到之后,也会有去认出被看到的是什么表面意义的名法。比如开悟的圣人一样可以认出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

Topic 300